您现在的位置:佛山离婚律师网 >> 最近新闻 >> 文章内容

夫妻离婚后为借款上法庭 微信记录解纷争

  李某与孙某于2014年6月在民政局自愿离婚。考虑到小孩正处于升学阶段,两人便对外隐瞒了离婚的事实,仍在一起共同生活。今年3月,李某与孙某决定正式分开,遂对离婚后共同生活期间的经济往来进行了核算,经核算,孙某在2015年曾向李某借款8万元用于炒股,另孙某自愿多付3.8万元“补偿费”给李某,于是孙某向李某出具了一张11.8万元的借条。之后,因孙某怠于付款,李某遂诉至法院,要求孙某偿还11.8万元。

  庭审中,孙某辩称,双方共同生活期间各项费用都是共同开支,不存在借款一说。之所以出具借条,是因为心中对李某有亏欠。

  针对孙某的辩解,李某当庭出示了她与孙某之间的微信聊天及转账记录。微信记录显示,2015年3月26日,孙某向李某发出借款请求:“朋友周某推荐了一支股票,近期一定会大涨,你借8万给我,很快还你。”李某回复:“可以,什么时候要?”孙某答:“现在汇给我。”几分钟后,李某将8万元分4笔通过微信转账给孙某,孙某均已收款。

  面对李某的微信记录,孙某不再否认曾向李某借款8万元的事实。而对于3.8万元,经法庭询问,双方均确认并非实际借款,而是孙某自愿给付的“补偿费”。最终,通过法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,双方就纠纷解决达成一致意见,李某不再主张3.8万元补偿费,孙某当庭偿清李某8万元借款。

  佛山离婚律师陈律师认为,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媒工具,它整合了电子邮件、网上聊天、博客、QQ聊天工具、网络支付平台等功能。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,属于《民事诉讼法》规定的证据范围。

  本案借条记载的借款金额部分与实际借款不相符,李某提交的微信记录真实的反应了孙某向其借款8万元的事实。借条金额中包含8万元实际借款与3.8万元“补偿费”,如若本案未调解成功,8万元借款因证据充分可予支持;3.8万元“补偿费”,则会因未实际发生被驳回。


  相关资料:
    离婚三年发现儿子非亲生 男子诉前妻索赔偿
    丈夫违背婚前协定 妻子起诉离婚获支持
    男子欲借诉离促和好 妻子带律师应诉为离婚
    丈夫打工有苦难言引猜忌遭妻起诉离婚
    恋人同居生4子女分手后归谁 法院判各抚养2个
    网恋同居生女遭抛弃 “未婚妈妈”携幼女索抚养费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0757hunyin.com/690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的作者是佛山离婚律师网的陈嘉祺律师,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原文作者及出处。

  • 法律咨询
  • 代写离婚协议书
  • 代理离婚诉讼案件
  • 代理离婚后的财产纠纷案件
  • 代理子女抚养权、探望权纠纷案件
  • 代理抚养费、赡养费诉讼案件
  • 代理遗产继承、家庭析产案件
  • 代理重婚、虐待、遗弃刑事案件
  • 合理的收费
  • 多种的支付方式
  • 婚姻家庭专业律师办案
  • 能与律师直接一对一沟通
  • 能随时打电话询问(上午8点-晚上9点)
  • 对案件负责,让你不再为离婚操心
  • 想方设法,为你争取最大的利益
  • 讲究策略,教你现在开始收集证据
  • 如资料齐备,律师可马上着手办案